繁體版 手机版
网站支持IPv6

“一盘棋”思想:西柏坡培训中的团队协作

来源: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 发布时间:2025-04-22 点击量:

  西柏坡,这座太行山麓的小村庄,曾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“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”。在这里,“一盘棋”战略思想不仅主导了三大战役的胜利,更成为党的组织原则和行动纲领。新时代的西柏坡培训,以历史为镜,将“一盘棋”智慧融入干部教育,深刻揭示了团队协作在破解复杂问题中的核心价值——唯有打破壁垒、凝聚共识、协同攻坚,方能实现“1+1>2”的治理效能。

  一、历史回响:西柏坡时期“一盘棋”协作的三大密码

  1948年的西柏坡,党中央以“全国一盘棋”的格局,指挥千军万马协同作战,创造了“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大炮”的战争奇迹。这种协作模式的成功,源于三个关键机制:

  目标共融的使命驱动——毛泽东提出“军队向前进,生产长一寸”,将军事斗争与后方生产纳入统一目标体系。东北解放区调运20万吨粮食支援华北,山东动员百万民工支前,看似分散的行动因共同使命而凝聚成铁流。

  资源整合的系统思维——面对各解放区财政分散、货币混乱的困局,党中央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,统一调度物资。1948年人民币的诞生,终结了“晋察冀边币”“北海币”等8种货币并行的局面,为战略决战铺就经济动脉。

  层级穿透的执行网络——从中央军委到连队支部,指令通过“电台密语+骑兵传令”实现12小时内跨战区传达。淮海战役中,中野、华野通过“联合前委”机制协同作战,演绎了“60万胜80万”的战争辩证法。

  这段历史证明:团队协作的本质不是简单的“分工合作”,而是构建目标、资源、执行三位一体的协同体系。

  二、培训重塑:从历史场景到现代团队的协作基因再造

西柏坡干部培训

  今天的西柏坡培训,通过“沉浸式历史还原+结构化研讨”,让干部亲身体验“一盘棋”协作的精髓:

  在“战地指挥部”情景模拟中,学员分组扮演军事、后勤、情报部门,重演“平津战役围而不打”的决策过程。某省厅处级干部在演练后感慨:“过去总抱怨其他部门配合不力,现在才明白——真正的协同需要像林彪、罗荣桓那样,既坚持战略定力,又主动为友军创造战机。”

  这种培训的价值,在于将“听故事”转化为“练思维”:用“大决战沙盘”培养全局观,借“土地改革辩论会”训练矛盾调解能力,通过“人民币发行决策模拟”掌握跨部门协作技巧。

  三、实践突围:新时代“协作力”转化为治理效能

  西柏坡培训的成果,正通过无数实践案例得到验证:

  在东部某经济开发区,参加过培训的干部借鉴“淮海战役支前模式”,创建“产业链党建联盟”。他们将汽车制造、芯片企业的党员技术骨干混编成12个“尖刀班”,共享实验室23个,攻克“车规级芯片封装”等关键技术,使区域产业链协作成本降低37%。

  西部某乡村振兴重点县,干部运用“土地改革动员经验”,创新“五老协调团”(老党员、老教师、老模范、老军人、老支书)。在高速公路征地纠纷中,协调团3天内召开8场“院坝恳谈会”,将453户农民的补偿方案分歧率从68%降至9%,演绎了新时代的“小推车精神”。

  这些实践印证:当团队协作从“物理叠加”升级为“化学反应”,就能创造“四两拨千斤”的治理奇迹。

  以“大协同”应对“大变革”

  西柏坡的土坯房灯火,曾照亮中国革命的协同之路;今天的干部培训课堂,正在点燃新时代的协作之火。面对百年变局中的风险挑战,团队协作不再是可选项,而是必答题。从历史中走来的“一盘棋”思想启示我们:唯有拆除“部门墙”、打通“信息孤岛”、构建“命运共同体”,才能在下好国家治理“大棋局”中,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团队协作新篇章。


Tag标签:
本文由专注于红色教育15年的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编写,原创不易,转载请注明出处:
http://www.hsccjy.cn/hswh/360.html

上一篇 : 西柏坡培训启示录:干部如何在大局中谋实策?
下一篇 : 西柏坡旧址群里的廉政课:从 “一桌二椅” 看党的作风建设史